二、高校汉语言文学教学有效性的提升策略
1.提高教师水平
高校应重视汉语言文学教师水平的问题,积极开展教师培训,不断提高教师水平。为此,高校应组织汉语言文学教师参加专业教学培训,加强教师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知识和先进教学技能的学习,完善教师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知识机构,提高汉语言文学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并且,高校应积极引进高学历、高水平的汉语言文学教师为汉语言文学教学增添活力,优化汉语言文学教师结构,提高汉语言文学教师的整体水平。
2.转变教学观念
汉语言文学教学应积极转变应试教育观念,加强对新课改下教师观、学生观和教学观的学习,将学生作为教学的重要主体,根据学生的专业知识需求和学生年龄特征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法,使汉语言文学教学与学生实际特征和实际需求相符合。并且,汉语言文学应充分重视新课改下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强调教师的指导者角色和教学研究者角色,要求教师讲汉语言文学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汉语言文学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同时,学校应积极鼓励汉语言文学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探索科学的教学手段,提高汉语言文学教学效率。
3.开展实践教学
针对实践教学缺失的问题,汉语言文学教学应加强重视实践教学,将实践教学作为汉语言文学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设置实践教学课程,确保学生的实践机会和实践时间,将学生的汉语言文学知识应用在实践过程中。并且,高校应重点加强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积极开展汉语言文学知识运用实践、写作实践、语言表达实践、信息调研实践等,通过实践教学增强教学实用性,进而提高汉语言文学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杨培英.对构建应用型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若干思考[J].农家参谋.20xx(15)
[2]连超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汉语言文学专业素质教育的探索与反思———以商丘学院为例[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xx(07)
一、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特点和就业形势
1、教学特点汉语言文学是专业培养具备一定的文艺理论素养和系统的汉语言文学知识,能在新闻文艺出版部门、高校、科研机构和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文学评论、汉语言文学教学与研究工作,以及文化、宣传方面的实际工作的汉语言文学高级专门人才的学科。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受到有关理论、发展历史、研究现状等方面的系统教育和业务能力的基本训练。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传统的人文学科,是体现人文精神的最直接的载体,承担着传承与提升民族语言与文化的重任。该专业核心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体现了对个体、家、国乃至全人类的一种社会责任感。
2、就业形势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就业面宽,本专业毕业生一般文笔较好,思维活跃,可以胜任很多部门和机构的工作。比较专业的部门可以是新闻出版系统,例如报社、杂志社、出版社及电视台、广播电台等单位从事记者、编辑等工作,也可在企事业单位的文秘、宣传部门发挥自己的写作特长。但是,受社会整体就业环境的影响,近年来,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虽然比较平稳,却不那么热门。并且作为一个传统专业,历年来招生人数有增无减,尽管社会需求也在不断增大,总体来说需求日趋饱和,所以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般人才日益面临着就业难的严峻考验。而且,汉语言文学专业知识结构也有不适应市场需求的地方。传统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所开设的专业课程大多局限于文学类科目,比较单一。而市场需要的是综合汉语言文学及其他一门学科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二、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改革设想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职业适应性比较宽泛。为进一步利用和发挥这一优势,对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必须进行一些必要的改革创新来和社会接轨。
(一)用实用性理念来指导教学
1、强化文学专业知识结构汉语言文学专业传统课程包含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汉语言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史、马克思主义文论、比较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外国文学史、民间文学、汉语史、语言学史学、美学、批评文学等。教学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对课程进行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