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文化毕业论文
22 页 客服微信号: bylw8com 客服QQ:3346581880

  3提升学生心理素质,塑造健全人格

  在经历高考失利后,有的高职学生感到前途渺茫,对未来生活失去信心,生活彷徨,对学习缺乏兴趣,沉迷网络,人际关系紧张,意志力薄弱,心理上存在一定偏差和障碍。现在高职院校不仅加强了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学、心理咨询和辅导工作,而且加强了课外心理健康教育引导活动,举办心理健康教育周或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邀请心理专家讲座、观看心理影片、组织心理情景剧大赛、心理漫画设计大赛和心理拓展训练等一系列活动。这一系列活动使学生不断调整心态,增强自信,加强沟通交流,协调处理好人际关系,能使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更好认识社会,做到既不盲目自大,也不妄自菲薄;既不怨天尤人,更不悲观厌世,不断健全学生心智,塑造健全的人格,促进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

  4提升学生职业素质,增强职业能力

  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高职院校主要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面向基层、面向生产、面向服务和管理第一线职业岗位的实用型、技术型和技能型专门人才。加强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提升职业素养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之一。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活动中,通过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的养成教育,增强学生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团结协作和遵章守纪的观念;通过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升实践操作水平;通过大学生创业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培养,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发展意识,使学生不仅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而且具备熟练的职业技能以及与之相应的创新能力、适应能力、竞争能力和创业能力等职业能力,在“以能力求生存”的社会中更好的发展。

  加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常新的系统工程,可以极大地提升学校的文化品味。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必须结合高职院校自身的办学思想与办学定位,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既要抓好校园人文环境的硬件设施建设,也要从校园文化体系建设、师资力量培养、校企文化对接、职业特点凸显等方面提升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在水平。

  1以领导重视为保障,推动校园文化体系化和规范化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既包括校园环境、文化活动场地、文化活动设备等硬件设施建设,也包括展现办学思想、办学理念的高职特色文化活动、校园文化的师资力量培养、文化组织的推进等软实力建设,这些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领导重视程度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保障。由于校园文化对学生具有教育引导和增强凝聚力的作用,对扩大学校声誉和社会影响力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学校领导在人才培养工作中,要把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一起齐抓共管,推动学校内涵发展。同时,高职院校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中,应该打破过去把校园文化活动等同于文体活动的简单模式,紧紧围绕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这个根本,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结合,校园文化与地域文化相结合,将专业素质教育与人文精神培养相结合,形成具有高职特色的高层次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体系,积极打造校园品牌文化活动,统一冠名,突出主题,展现特色。在活动的开展上既要传承学校传统的特色文化活动,如每年的十八岁成人宣誓、经典国学诵读、迎新晚会等,也要有从形式到内容上的创新,如紧跟形势政策开展的主题教育活动、展现诸如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等区域文化的校园文化活动等,努力构建文明健康的校园文化体系。此外,由于校园文化活动大多数是由学生会、团委和各系组织的,活动具体实施大多数由学生进行,因而要加强校园文化活动管理,特别是形势政策报告等涉及思想政治意识形态宣讲的报告会更要严格把关,坚决杜绝错误思潮对学生思想的侵蚀,确保校园文化建设更加制度化和规范化。

  2以引进和培养为手段,推动校园文化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校园文化的传播者、推动者和建设者。教师的思想道德、专业水平、人文修养、治学态度和行为习惯等不仅会对学生产生影响,也会影响到校园文化建设的水平。近些年,为了满足专业教学和高职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工作的`需要,高职院校加大了“双师”素质师资队伍的培养力度,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理论教学水平和专业实践能力,但从校园文化建设的需求而言,还要进一步加强教师的思想文化建设和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师的人文修养。一方面可以引进从事人文素质教育的专门人才,来强化校园文化建设;另一方面要不断创新师资培训模式,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包含人文社科教育在内的各类师资培训和继续教育,使教师在多领域中学习培训,拓宽知识面,做到“一专多能”。高职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将人文教育贯穿于专业教学中,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在教学研究中要打破专业的局限性,拓宽思维,开展多学科综合与交叉的学术研究,加大对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力度。同时,教师要积极参与到校园文化的建设与创新中,开设各种知识讲座,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和技能竞赛,弘扬校园文化精神,把校园文化建设引向健康发展的轨道。

首页 上一页 8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尾页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6-2024 毕业论文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4005682号

联系邮箱:Lw54@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