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结合中国节日开展学校孝文化宣传
随着时代发展,人们对传统节日印象的淡化、情感的缺失,为我们敲响了警钟。面对这样一个不争的事实:国外的一些节日慢慢在大学生中流行,如圣诞节、愚人节、情人节等,大学生更乐意去庆贺这些节日,对中国的传统节日的理解却很肤浅,所以反应比较冷淡。其实,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极其宝贵的财富,每一个传统节日都蕴含着各自独特的民族精神和价值观。独立学院应当抓住每个特殊节日时机,以中国传统节日和纪念日为载体,开展孝文化宣传教育,如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三八妇女节等具有纪念意义的传统节日,对老师、父母以及长辈进行节日问候,让学生自己做一些小礼物;结合“老人节”和节日假期为敬老院的老人送温暖、送祝福等。通过类似的活动让大学生们感恩长辈的教育,体验家庭和社会的温暖、真情,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认识、实践水平。让大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感受中华孝文化的厚重,唤醒学生们心中的那颗孝心,在独立学院当代大学生内心深处打上孝文化的烙印。
1.前言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全国亿万学生中掀起群众性体育锻炼的热潮,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共同决定,从20xx年开始,结合《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全面实施,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中广泛、深入地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阳光体育运动”旨在加强对青少年进行体育锻炼,增强青少年身体素质。然而高校大学生对自身的身体素质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形成思想锻炼意识与锻炼的习惯,与国家开展的阳光体育运动要求相差甚远。正确引导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对他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政策的指导下,高校应把阳光体育融入校园文化中,对大学生人才培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制约阳光体育运动开展因素的分析
全国第二次国民体质监测显示:有66%的学生每天锻炼不足一小时,有24.8%的学生基本不锻炼,有60.4%的学生没有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有74.6%的学生认为他们体质不好是由于体育锻炼不够造成的,有28.9%的学生认为他们没时间进行体育锻炼。
2.1大学生自身层面
在大学阶段形成了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如不按时吃早餐或不吃早餐;为减肥而节食;将课余时间投入网络游戏、聊天或娱乐上;喜欢“静”、“宅”,不喜欢“动”,怕苦怕累、不喜欢对抗性强或容易受伤的体育项目;忙于社团工作、学生会组织的活动或社会工作兼职等。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导致大学生身体素质下降,体育锻炼减少。
2.2家长层面
许多家长缺乏正确的教育观、健康观、成才观,轻视体育、轻视锻炼,父母也很少抽出时间陪同孩子进行体育锻炼。
2.3学校层面
2.3.1学校没有把阳光体育的政策、实施办法落实到位。
2.3.2中学阶段,学习被作为重中之重,体育被领导、老师和家长忽视,中学阶段的体育被严重的边缘化,体育课可上可不上,体育运动时间被轻易的占用,没有形成体育锻炼的意识。
2.3.3体育教师是学生体育兴趣的激发者,但是高校目前中间体育教师力量是随高校扩招而进入高校工作的,部门体育教师仍然秉承以前的教学内容、方法、水平,已不能完全满足当今同学们的需求。
2.3.4学校对体育活动的开展把握不够,活动开展多形式化、强制化,而不是由学生自由选择,限制了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
3.高校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的优化对策
3.1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是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的前提,做到早睡早起,按时吃早饭,健康饮食;养成健康减肥的概念;丰富课余内容;劳逸结合,合理安排学习、工作、生活内容等。
3.2遵循校园阳光体育的指导原则
3.2.1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应以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下发的《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