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梳理教材中蕴含的学科基本观点,明晰学科观点教学的重要价值
初中生命科学课程内容包括人体、健康、生物的主要类群及生态系统4个主题,让学生在了解人体各器官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础上,关注自身、关注环境,热爱生命、热爱自然。学生通过学习这些内容,能初步获得有关生命科学的基础知识、概念、原理和规律,初步获得生命科学实验基本技能,理解生命科学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密切关系,初步养成健康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行为习惯,逐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科学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上教版初中生命科学教材内容分为6章,共17节,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生命科学观点,如生物的结构功能与其生活环境的适应性、生物的整体性观点、稳态的观点、生物的进化观点等,这些观点与课堂教学内容联系紧密。为此笔者梳理了上教版初中生命科学教材的学习内容,并归类整理了教材中蕴含的学科基本观点,如表1所示。
生命科学基本观点在学生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方面,有其独特的价值属性。教学中围绕学科观点组织教学,引导学生的情感向着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品质,这对学生形成正确的自然观、人生观、价值观有非常关键的作用。生命科学基本观点往往是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发生、在反思实践中生成的。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学生即使会忘记一些具体的生命科学知识,但科学精神、学习方法、探究技能等却不会遗忘,他们依然能应用学科观点对相关的生命科学现象或规律进行解释。
二、建立生命科学基本概念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初步形成学科观点
学科基本观点的形成往往需要不断地概括和提炼,通过观察、思考、探究、应用以及概括、整合等活动,促使学生对诸多事实表象作深入地思考和分析,认识隐藏在事实性知识背后的原因和规律,从而在思想和观念上产生冲击,真正做到透过现象看本质。在此过程中明晰学科的事实性知识和概念性知识,逐步建立起基本概念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完善对于科学现象的认识,使学生在理解生命科学核心概念和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初步形成生命科学学科的基本观点。
教学实践证实:一个学科基本观点的形成,需要对大量的事实性知识和一般概念进行概括和整合,并通过进一步提炼核心概念,形成学科观点。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清晰的思考:本节课有哪些重要概念?如何建立起各概念之间的联系?围绕这些关系做怎样的引导?怎样呈现科学事实才能帮助学生在建构概念的过程中逐步建立学科基本观点?例如,在“泌尿系统在维持内环境稳定中的作用”一节中,“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组成”“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形成尿液的结构单位是肾单位,肾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等组成”等都是基础的事实性知识,能帮助学生形成对人体泌尿系统各结构功能及相互关系的基本认识,为理解尿液的形成和排出打下基础。通过学习“肾小球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等形成尿液的过程”以及“尿液经集合管、肾盂、输尿管到达膀胱暂时贮存;当膀胱充盈时,在神经系统支配下尿液通过尿道排出体外”,使学生建立“泌尿系统各器官有不同的结构以完成将代谢废物(以尿液的形式)排出体外的功能”和“人体各器官系统相互联系、相互协调,以完成人体的生命活动”这两个核心概念,在此基础上提炼出“器官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生物体是一个统一整体”的学科观点。可见生命科学概念是在众多生命科学事实性知识的基础上归纳、推理出来的结论,而生命科学观点是在众多同类核心概念的基础上概括出来的、反映生命科学本质特征的教学核心。
三、围绕生命科学学科观点设计和组织教学,发挥以基本观点为线索的教育优势
学科基本观点一旦形成,就能稳定地存在于学生的头脑中。随着时间的推移,知识可能会被遗忘;但由于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基本观点不断被用于分析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反而会越来越完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创设以学科基本观点为背景的教学情境,重视以基本观点为线索的教学设计,选择合理有效的教学策略,将学科中最核心、对学生发展最有价值的要素体现出来,教学过程要充分发挥以学科基本观点为线索的教育优势,体现学科观点的持久价值和迁移价值,拓展学科的育人内涵,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