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汉语言文学
27 页 客服微信号: bylw8com 客服QQ:3346581880

  1.2茶艺专业英语跨文化教学重要性

  我国从二十世纪开始,便实施高校课改,英语专业在课程创新的的过程中关注的英语国家文化解读,利用文化的影响感受语言的差异性,并在此过程中增加语言的实用性。英国文化利用英语进行传播,在茶艺专业英语中融合跨文化的内容,可在学习茶艺的基础上增加对英国文化的感受与学习。但是在学习茶艺专业时,其专业性突出,语言对于学习茶文化知识有重要作用,可通过专业的词汇辅助语言学习者理解茶文化的差异。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形成了不同的语言,语言独具地方特色,在学习与运用英语之前就了解并认可文化间的差异,有利于提升对语言的理解。可见,将跨文化意识与茶艺英语学习相结合有利于学生在中外文化的对比中了解不同的茶文化特色,对茶艺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提升信息交流的自主性。在高校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对中西茶文化的比较使学生通过差异的对比,了解中西茶文化的不同风俗习惯,并探寻其中规律,促进对茶文化内在的探究。在进行语言的运用过程中,应当充足考量习惯的差异性,明确英语专业名词有其特定的规范化解释。如:英语红茶为“Blacktea”(黑茶),若进行直译“Redtea”则有其他含义表示为南美的某浆果饮料,可见在学习茶叶英语时,要了解其行业专业名词的特定规范,通过对背景知识的学习与用法习惯的掌握,避免翻译时出现误差导致误解。在利用跨文化意识进行英语学习时,可以采用情景导入的方式进行练习,模拟并营造出实际的交流环境,使学生在此氛围中提升英语的交流与运用能力。

  2茶艺英语跨文化教学模式构建

  2.1茶艺专业英语跨文化教学中存在问题

  近年来,教育界普遍认识到在茶文化专业中利用跨文化的方式进行英语翻译的重要意义,但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仍存在发展的阻碍:

  2.1.1教师缺乏对跨文化意识的重视度。

  当前,部分高校的茶艺跨文化英语教学缺乏专业的师资力量,没有专业的教师团队,通常是由其他科目擅长英语的教师进行兼任,因此其自身缺乏对跨文化的重视,只是采用传统的语言教学方式进行英语教学,进而导致英语专业的教学重点依旧是围绕词汇的背诵与语法的练习,课堂教学内容以课本教材为主要依据,缺乏创新性的文化拓展,更难引导学生建立跨文化的学习意识。

  2.1.2取乏有效的经验储备。

  当前,我国对于跨文化的应用依旧以理论为主,缺乏实际的教师教学案例。这主要是由于茶艺专业英语教学对于跨文化能力的培养依旧在摸索的阶段,因此,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各高校之间存在跨文化教学的差异,难以实现统一化的管理及经验储备。

  2.1.3有效的实践教学活动较少。

  对于语言类文化的学习良好的学习实践环境有助于推动学习者提升语言的运用力,同时符合茶叶知识中有关实景模拟训练的要求,对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效果显著。但是,当前高校由于来自资金的压力、场地的局限、能力受限等都导致实践性英语交际课堂难以开展,教学效果的评价依旧停留在成绩判断、书面表达的层面,对口语成绩缺乏重视度,使得跨文化教育工作难以落实,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对跨文化茶艺英语能力的提升。

  2.2茶艺专业英语跨文化教学模式构建策略

  2.2.1扩宽文化视野,运用合理的翻译方式进行教学为了提升茶艺英语翻译的'教学质量,需要教师以专业的能力配合科学化的教学方式。对此,基础工作就是要提升教师的知识储备与文化视阈,以此来支撑教学的科学性,利用跨文化了解英语茶文化的差异性,强化学生翻译能力。如对“玻璃器皿晶莹剔透,便于观察其汤中的变化,适合用于煮黑茶和奶茶。”进行英语翻译时,往往难找寻到最为最为准确的翻译原词,这时可利用异化茶艺翻译法,使用归化策略用目标语的形式表现出原句的意思,保证译文在符合原文意思的情况下,可富有国外茶文化的内涵,被外国人所理解。“Glassheateraretransparent,allowingeasyobservationofteacolorchangeandbestsuitedforbrewingdarkteaandmilktea.”此句翻译为“allowing”这一现代分词的运用保留了原句的表达意思。在运营翻译的异化策略之时,同样有需要注意的问题。但异化策略的主要标准与规划策略相反,是将本国文化以外国茶文化的特点进行反映与展示,即在最大限度上保留本国语言源语特点的同时,保留本国茶文化的特色,将其进行外国茶文化的翻译转化,使阅读者通过英语特点感受中国茶文化。如《茶艺英语》中的典型例子曾指出。翻译“Thesippingglassteacupisconvenientforviewingtheliquorcolor.”中对茶具翻译为“玻璃茶杯”,导致其失去了原本的茶文化特色,而“玻璃品茗杯”的翻译则和我国茶文化特色相契合符合语言表现方式。这是典型的异化翻译策略运用,更利于表达原文中的茶文化特色,同时有利于在茶文化在我国的交流与沟通。通过适应合理的翻译方式,有助于向世界传递我国茶艺。

首页 上一页 14 15 16 17 18 19 下一页 尾页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6-2024 毕业论文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4005682号

联系邮箱:Lw54@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