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认为,师范院校英语专业的学生应对跨文化意识有更深的理解。作为一名准教师,除了具备交际意识和对比意识外,教师角色转换的意识以及保留本土文化的意识更要深人心中。
1.交际意识指的是在真实环境下能够应对各种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问题。随着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地位的巩固,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也在不断深化,作为英语专业的学生们,在学校期间利用或创造与nativespeakers进行交流的机会,可以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
2.对比意识能够分析目的语文化与本土文化的区别,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通过扩大接触异国文化的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提高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学生必须了解到侮一种文化的价值观都是其最深层的部分,它是人们在社会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例如,在英语国家人们崇尚个人和独立,而在中国人们重视的是集体和和谐。因此,要想真正理解跨文化交际就必须理解价值观方面的差异。拥有这种对文化价值观的鉴别能力,才能够自觉区分其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以开放的心态对待中外文化差异,并吸收西方合理文化价值观的科学价值体系。
3.教师角色转换的意识也应该在这一阶段就深人准教师们的心中,也就是教师不再是课堂上的权威和中心,而是一名指导者、监督者,帮助所教的学生掌握知识,并了解其掌握的.情况。由于受到一系列政治、文化、经济因素的影响,我们教育的核心主要以知识的灌输为主,教师在教学中占据主导地位,努力提供各种学习材料,对学生进行填鸭式的灌输,而学生的主观意识的能动作用及其创造性的能力往往被忽略。教师角色的转换就是要提醒师范院校的学生拒绝这一陈旧的教学方式,突出学生的学习过程,强调学生创造性的自我发展,在教育实习过程中不断实践,培养自己这样一种教学能力。
4.保留本土文化意识强调的是师范院校英语专业的学生们不应该仅仅被动地学习异文化,还应该培养自己解释介绍本国文化的能力。特别是在课堂上,外语教师作为英语文化的传递者,起到一个沟通英语文化与学生自身文化的作用。小学英语教师更值得注意,小学英语教学基本上是在学习者对英语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开始的,由于此时小学生尚未完成第一语言和本族文化的社会化过程,对母语和本族文化还未达到一个基本的完整的认识,如果这时过分地强调外国语言和文化,而没有适当地讲解本国文化知识,很可能会影响小学生的母语学习,对第一语言和本族文化造成负面影响。
三、跨文化交际能力培训
如今,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一个从被忽略发展到逐渐被重视,从关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外部环境发展到对教师专业化的内在素质的提高,从注重群体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转移到关注教师个体的专业化发展的过程。一个缺乏跨文化意识,跨文化交际能力不足的教师只能培养出语言结构单一,语言交际能力弱的学生,远不能满足21世纪对优秀的高、精、尖外语人才的需要。
1.文化知识。跨文化交际之父Hall认为文化存在于两个层次中,即公开文化及隐蔽文化,公开文化的知识可以通过大量笼统的、概括性的文化知识系统地学习,通过介绍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政治、传统与习俗等等方式。在我国师范院校英语专业教学中一般都设有文化教学课程,如英美国家概况和英语国家背景知识等等。通过书本上一些介绍性的知识和阅读材料来使学习者体会同母语文化存在差异的目的语文化现象。
但是就隐蔽文化特别是深埋其中的价值观念却非常难以把握。人们的行为准则、思维方式、处世哲学、道德标准等等无不受其价值观的影响。由此可见,将文化深层结构中的隐蔽部分揭示出来才是跨文化培训的重点。那么,针对师范院校的准教师,该如何挖掘隐蔽文化层面的知识呢?比较容易找到一个民族隐蔽文化层的途径主要有两个:一是通过文学宝库,因为语言文学历史悠久,文学作品蕴涵丰富的文化内容,这其中必有各个民族思想观念的痕迹;另一个途径是在语言宝库中寻找,无论是口头语还是书面语都能够体现一个民族文化的深层结构。这就要求师范院校为英语专业的学生开设专门的心理学、文化学、社会学等课程,系统地讲述语言、文化、社会和交际之间复杂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