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解决弱势群体问题
弱势群体问题同样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忽略的根本问题之一。经济法对于弱势群体问题的解决更多的是从经济方面。经济法在市场经济活动中,要求经济行为必须基于双方自愿的基础上公买公卖,不得强制进行交易,也不得发生违背基本市场规律的`交易。这有效地防止了弱势群体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处于不利地位的情况发生。
二、经济法保证了和谐社会的稳定
稳定的经济环境是稳定的社会环境的前提。而只有在稳定的社会环境中,才能构建和谐社会。因此经济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通过汲取西方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我国会少走一些弯路。但由于市场经济体制本身存在的弊端,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同样不可能一帆风顺。因此,经济法必须在这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21世纪以来,我国的经济情况总体发展良好,这增加了我国加速构建和谐社会的信心,然而,这其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化,垄断等市场经济独有的问题日渐凸显。不完全竞争使一些领域的市场发生扭曲,通货膨胀也不断严重。经济法在此时发挥了重要作用。它通过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的法律调控,有效地控制了垄断行为的发生,杜绝不正当竞争,减缓了通货膨胀的速度。经济法利用自己的优势为我国的和谐社会构建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总结
经济法创建和实施的根本目的是以社会发展为本位,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特别是经济方面的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当前,虽然我国的经济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仍然无法达到和谐社会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总体要求,但只要能够理清经济法与和谐社会构建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好经济法的作用,我国的和谐社会构建一定会事半功倍。
经济法的基本概念包括:资本主义概念,社会主义概念,中国概念。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社会对经济法的理解和认识也随之发展和进步。经济法的含义可以是指矫正市场失灵、调整市场秩序的法律;也可以是指不仅包括国家调控的内容,也包括有关商法的内容。简单的说,经济法就是从社会的本位出发,调整国家在经济管理和协调社会经济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总体。经济法在目前社会的法律发展中是比较独立的、新颖的,与其他传统的法律相比较,其主要特点有:经济法是国家干预经济的法,经济法是社会责任本位法,经济法是商品经济发达的法,经济法是以经济为目的的法,经济法是综合调整的法。经济法不仅有自己特点,还有三大基本原则,那就是:营造平衡和谐的社会经济环境原则,合理分配经济资源原则和保障社会总体经济可持续发展原则。由此可见,经济法在我国的作用越来越重大,因此,要加强对学生经济法的'教育,提高学生对经济法的认识,让经济法的发展更美好。
一、转变经济法教学的传统教学观念
在经济法教育中,教师应当改变原有的、比较陈旧的、落后的、传统的教学观念,不断的去学习新的知识,关注经济法的,跟随经济法的发展脚步,不断地创新出新的教学模式。充分的考虑到经济法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把学生作为自己授课的对象,展开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其一,教师应该多与学生交流沟通,多了解学生,在生活中和学生成为朋友关系,融洽师生之间的关系,从而,让学生喜欢去学习经济法知识,更深刻的认识经济法这门学科;其二,教师应该制定一套适合学生学习经济法的教学理念,给学生一个轻松、快乐的学习环境,更多的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且,教师在经济法的教学中,应尽可能的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经济法的乐趣,致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经济法的学习中去,提高课堂的听课氛围;其三,教师应当充分的了解学生的经济法学习基础水平和对经济法的兴趣爱好,根据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设一个可以发挥自身优点的空间,让学生发现自身的优点,增加学习的正能量,从而促进经济法教育的教学水平。
二、优化经济法教育教学的设计
在经济法的教育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经济法的基础水平;其次,教师应当优化经济法教育教学的设计,让经济法的教学方法更合理、更适合学生学习,从而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因此,教师应当把我经济法教学的主线,深刻学生对经济法的认识,训练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适时利用一些教学情境,来吸引学生学习,保证课堂听课率;教师也可以结合生活中的一些关于经济法的小案例,对教学资料进行一些合理的补充,帮助学生理解经济法的相关理论,让教材理论更具有事实说服力,带动学生参与课堂的讨论与学习,提高经济法学习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