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或者较好的作品总是在形象体系和意义结构中留出了较多的空白与不确定点,形成潜在的“召唤结构”,以调动读者的想象力,激发探究的积极性。
所以,为幼儿选择欣赏客体时一定要有意识地选择含蓄蕴藉、有余味的作品。
三、注意题材、体裁和形式的多样性
孩子从婴儿时最早开始接触儿歌到慢慢听讲故事,总是处在与作品的相互作用之中。各式各样的幼儿文学作品一定会通过自身的各种特征来暗示他们:不同的作品存在不同的信息。大量相同或者类似的信息成为审美经验后,会为孩子预设一种特殊的接受方式,一旦在文学欣赏过程中遇到相关作品就会发出特殊指令,唤起他对以往经验的记忆,也唤起由先前欣赏过的同类或者近似作品所形成的准则,使之进人一种特定的情感状态之中,产生对作品的审美期待,形成特定的审美心理定势。因此,为全面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应该为幼儿选择多种多样的文学作品进行欣赏教育。具体表现为:
(一)选择题材多样的作品
从文学作品多元价值的实施考虑,应选择题材多样的作品,让各种题材包括美学、哲学、伦理、科学、艺术等丰富内涵和多方面的知识经验与儿童相互作用,让孩子通过文学作品更多地了解社会生活。比如对“美”的认识,既是一种感悟又是一种认识。大量的幼儿文学作品本身就是美的典范:美的形式、美的内容、美的音乐,更有直接教育孩子如何认识美的作品,如《谁最美》,形象地告诉幼儿小白兔、小松鼠、百灵鸟、长颈鹿、孔雀的美都是美在外表,蜜蜂的美,是外在美和心灵美的统一,这样的美才最美。有关生活技能、道德认识、科学知识等等题材内容在幼儿文学作品中可以说无所不包,选择题材多样的作品可使幼儿得到立体的熏陶和教育。
(二)选择体裁多样的作品
文学欣赏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审美能力是在反复欣赏不同体裁的优秀作品后建构起来的。每一种体裁都有自身的风格、独特的审美价值。幼儿诗歌,感情充沛、想象丰富,形象生动,语言精炼、音乐和谐,集中体现了语言艺术的美学特征。幼儿散文,语言精美、描绘生动细腻。欣赏散文,在感受意境美、语言美、情感美的同时,可以提高对自然美、社会美的敏感性。幼儿故事有引人人胜的情节,有重复变化、多样统一,均衡完满的整体结构,可以满足儿童多方面的精神需求。其他体裁各有其自身的美学特点,都可以全身心地陶冶幼儿。
(三)选择形式多样的作品
幼儿文学作品的外在形式多种多样,每一种体裁都有自己特定的形式,诗歌的分行排列、散文的分段排列、图画故事的.图文并茂等都有自己特定的美学意蕴以及形式美的法则。形式美的法则包括对称、均衡、重复变化、整齐一律,对立统一等。幼儿文学作品讲究形式美的意义在于:第一、具有对称、均衡、回环、起伏有致的段落结构的作品,像一架架彩虹,一座座山峰,符合情感张弛的规律,容易使幼儿感到生命的愉悦,从而增添美感体验。第二、容易使幼儿从中发现文学形式美的规律,积累故事和诗歌“语法”,以及对故事和诗歌的形态和结构规则的直观把握。儿童对作品语法的积累使得他们在欣赏时产生猜想和预测的愉悦;在运用时也会逐渐产生自发的迁移,获得各种能力。第三、结构工整的幼儿文学作品经常使用反复等修辞手法,这能使幼儿在反复中把握人物的性格情绪,自然记住关键性语词和句型,对语言习得有着很好的示范作用。在具体的欣赏活动中我们发现,虽然很多幼儿不能把形式从形象中分离出来进行理性的分析,但是不意味着幼儿不注意形式。幼儿对艺术表现形式有天生的敏感和理解,他们通常更容易将儿歌、诗歌当成游戏,视为虚构,而将故事、童话等叙事性作品当成真实。当孩子听“丫头丫,打蚂蚌;蚂蚌叫,丫头笑;蚂蚌飞,丫头追;蚂炸蹦得高,吓得’‘头一大跳”时,觉得有趣的是句子的音乐性,以及由此带来的游戏性,会有兴趣的重复句子,表演动作。这首儿歌其实也有很浓厚的戏剧情节,几个动词生动形象地将小姑娘刻画出来,具有明显的故事性,可孩子的注意力不在这上面,在乎的是儿歌整齐对称、充满韵律的音乐性。但如果把这个儿歌变成一个故事,孩子可能关心的就是蚂蚌的命运,它有没有被捉住,小姑娘又怎么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