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数学毕业论文
5 页 客服微信号: bylw8com 客服QQ:3346581880

浅谈小学数学与生活

  浅谈小学数学与生活

  浅谈小学数学与生活摘要:小学数学教学是一种让学生经历数学生活化过程的活动,新《标准》强调学科课程生活化,这不仅需要体现课程内容的生活化,更需要体现课程理念、课程标准、教学方法的生活化。笔者认为:转变教师教育意识是数学课堂生活化的前提;善于研究生活中的数学是数学课堂生活化的基础;善于创设教学情境是数学课堂生活化的基本途径;强化教学活动的实践性是数学课堂生活化的有力保证。

浅谈小学数学与生活

  关键词:数学,教育,课堂,生活化。

  小学数学教学是一种让学生经历数学生活化过程的活动,老师在教学中要深入地了解学生,让学生以自身的现实情况出发,用数学的眼光在实际生活中捕捉自己感兴趣的数学不足,积极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浅析生活当中的所遇到的不足,以而自主地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数学不足,以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新课程也着重强调数学教学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

  “生活即教育,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教育”。《数学新课标》指出:“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它提倡“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指出“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我们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是有用的?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呢?这确实需要老师去引领,数学课堂的生活化是加强学生实践能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必要途径。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非常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而很少关注这些数学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哪些联系。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却不会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造成了知识学习和知识应用的脱节,感受不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这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很不利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这就要求数学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所以“数学教学生活化”就成为了我们数学教师的研究课题。

  一、教师的教育意识要生活化

  (一)教学树立服务意识

  服务是一种资源,优质服务是创设舒心环境,获取最佳效益的有效手段。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者服务学生,旨在点拨、引导、创设情境,教师必须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精湛的教学艺术和科学的教学方法,创设情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不知不觉中,引导学生探究问题,获取知识,学会思维。教学树立服务意识,是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的科学定位,有利于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爱学、会学、乐学。

  如推导长方体的体积公式,首先取一排4个棱长是1厘米正方体拼成长方体,观察:长4厘米、宽1厘米、高1厘米与体积4立方厘米,然后取三排同样长方体摆3排一层,长4厘米、宽3厘米、高1厘米与体积12立方厘米,再取6排同样长方体摆3排2层,长4厘米、宽3厘米、高2厘米与体积24立方厘米。经过操作、观察、思考,学生发现长方体的体积等于长、宽、高的乘积。此过程,教师指导学生操作,引导学生观察和有意识板书就是对活动主体的服务。又如,在教学“利息”前,我让学生做了两个准备工作:一是到银行存一次钱,二是调查一下一年期、二年期、三年期的年利率分别是多少。学生交头接耳、跃跃欲试、对即将要学的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后,他们或邀同学,或邀父母,或独立操作,兴致盎然的完成了这一特殊的作业。上课的时候,学生们纷纷带来了他们的存单,还七嘴八舌的告诉我他们的发现:自己回家与父母以前的存单比较了一下,发现利率下调了;甚至还有同学告诉我他还计算了一下,发现存单上填写的本息合计少了,是不是银行弄错了??事实证明,如果教师做个有心人,让学生学习数学如身临其境,就会产生亲切感,形成似曾相识的接纳心理,也是对活动主体的服务。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6-2025 毕业论文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4005682号

联系邮箱:Lw54@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