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学前教育
5 页 客服微信号: bylw8com 客服QQ:3346581880

3.    幼儿同伴冲突的形成原因
    从图3中可以看出,小班幼儿同伴冲突原因以物品争抢为主,中班幼儿同伴冲突原因以游戏争抢为主,大班幼儿同伴冲突原因以游戏争抢、控制他人为主,并且大班幼儿同伴冲突的语言攻击频率明显增加,由偶然行为逐步转化为常态现象。

图3  3-6岁幼儿同伴冲突形成原因统计
案例3:小班幼儿过家家游戏
天天、华华与童童共同参加过家家游戏活动,在游戏开始的时候由年龄稍微大一点的华华进行游戏角色分配,自己则扮演妈妈的角色,负责将做好的饭菜分配给扮演姐姐、宝宝、弟弟等角色的其他幼儿。游戏玩了一会,扮演姐姐的天天突然把正在做饭的华华的饭勺抢了过来,自己开始炒菜。
天天:“在家庭成员中,我是姐姐,我也可以做菜,不需要你!”
华华:“不可以,在家里只有妈妈才可以做菜,姐姐要听妈妈的话。”
天天:“那我要当妈妈,我不要当姐姐了!”
此时此刻,扮演弟弟、宝宝的小朋友也纷纷站起来说要做饭。
华华:“游戏开始的时候就说好是我当妈妈,在家里只有妈妈会做饭。”说话的同时还动手去抢天天手中的饭勺。天天不让华华抢饭勺,说:“那刚刚是你当妈妈,现在该轮到我当妈妈了!”
扮演宝宝的童童说:“华华比我们稍微大一点,而且个子高,更像妈妈。”
天天面带焦急的说:“那我今天带手套了,妈妈做饭会讲卫生。”
华华看天天依旧不放下手中的饭勺,于是就在一边开始切菜,华华见状则拿着饭勺炒菜,在过家家的游戏中出现了两名妈妈。

从案例3中可以看出,小班幼儿具有模仿能力较强的特点,脑海中所形成的记忆通常来源于对生活常识的学习模仿,以妈妈、家长及外界崇拜的对象为模仿人物首选,具体到游戏活动中幼儿喜欢扮演善良正面、占主角地位的角色,如妈妈、医生、老师等。在游戏开始前幼儿会争抢妈妈这一主要角色,并附有角色任务所用道具开始被争抢,如案例中妈妈做饭使用的饭勺。

三、结论及建议
(一)研究结论
通过全文分析得出以下研究结论:
(1)室内游戏活动成为3-6岁幼儿发生同伴冲突的主要形式。
(2)3-6岁幼儿同伴冲突的持续时间与其年龄呈现正比例关系,大班幼儿的同伴冲突持续时间会在4分钟。
(3)3-6岁幼儿同伴冲突成因因受年龄因素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小班幼儿以物品争抢为主,中班幼儿以游戏冲突为主,大班幼儿以控制他人为主。
(4)小班幼儿以直接争抢、语言攻击为同伴冲突问题的主要解决方式,中班幼儿以告状求助、威胁命令为同伴冲突问题的解决方式,大班幼儿以身体攻击、协商调解、物品交换、说理解释为同伴冲突问题的主要解决方式。
(5)3-6岁幼儿在冲突矛盾解决主体选择方面因受认知因素的影响,无法进行自主解决,这就需要教师、家长的正确引导,指导幼儿成为同伴冲突事件的解决主体。
(6)幼儿同伴冲突问题解决的积极结果与年龄增长成正比例关系,其中4-6岁发展最为迅速。
(二)教育建议
1.转变家庭教养方式,培育幼儿亲社会性行为
在3-6岁幼儿同伴冲突事件的解决中,家长要明确自身所扮演的教育引导角色,积极转变家庭教养方式,营造和谐宽松、民主良好的家庭环境氛围,注重培养3-6岁幼儿的亲社会性行为。
对此,家长要采取民主权威型家庭教养方式,接受和鼓励幼儿自主解决冲突,切勿以命令的口吻要求幼儿按照成人的思维执行,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提高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与自主解决冲突能力。家长要与幼儿保持和谐平等的相处方式,平衡幼儿诉求与成人之间的目标,确保两者处于一致性的状态,以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影响幼儿,用温和的方式处理自己与同伴之间的冲突,促使幼儿意识到协商解决才是解决同伴冲突的有效途径,这对幼儿同理心的培养具有良好作用。
2.    强化幼儿游戏体验,优化幼儿冲突引导课程
游戏是3-6岁幼儿喜闻乐见的一种活动方式,对此,在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幼儿教师要注重强化幼儿的游戏体验,根据3-6岁幼儿身心发展的客观诉求,遵循幼儿认知成长规律、社会性发展现状优化幼儿冲突引导课程,指导幼儿掌握解决同伴冲突的方法技能。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6-2024 毕业论文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4005682号

联系邮箱:Lw54@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