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校企共建:高职校园文化建设路径的应然分析
1.校企共建: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当然之选
首先,高职办学特色的形成需要校企共建。在当今语境下,高职院校不论文化建设还是专业、课程、师资建设的特色应当是建立在背后所依托的行业企业特色上。脱离行业企业独立建设文化、专业等,高职院校是不能展现出其特色来。其次,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校企共建。顶岗实习的过程就是作为“准职业人”的学生提前感知企业规章制度、行为规范的过程,也是接受企业文化熏陶的过程,唯有如此,才能缩短从学生到员工的距离。再次,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需要校企共建。高职院校作为高等院校的组成部分也承载了社会服务的职能,为行业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开展技术攻关、指导是社会服务,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优秀人才也是社会服务的表现。在校企共建的过程中才能真正弄清楚企业需要什么,高职院校应该做些什么。最后,育人使命的实现需要校企共建。适应我国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现实来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是高职院校的使命所在。校企共建既能营造这样的文化氛围,又能带来行业企业的新工艺、新技术,使高职院校的理论与企业的实践完美结合。文化具有育人功能,其育人功能正是在上述校企四方面的共建过程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强调校企共建,就是职业教育“职业性”的典型落实,也是协同育人理念的实践映照。
2.产教融合: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方向
职业教育之所以如此重视产教融合,在于产教融合的核心思想在于产教一体、校企互动。实现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过程与行业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对接,成为有机整体。深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所提出来的“五个对接”即是产教融合的具体体现。由此可见,高职院校的建设、发展必须紧跟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大势,从自身内部体制机制改革入手,建立起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和经济转型升级所需的运行模式,而其中,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也必然要顺应这种潮流,以产教融合作为建设的根本方向。这也是高职院校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应有之举。实现职业教育的“五个对接”,进而达到产教融合,关键在于职业院校应形成一种文化氛围,一种关注行业企业发展动态、主动适应行业企业发展要求、保持职业教育发展步伐与行业企业生产变革过程协同一致的文化自觉,该种意识的形成过程必然是在校企双方有关人员的反复沟通、交流过程中实现的,是在双方围绕职业教育育人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的有机对接中产生的。高职院校主动融入行业企业文化元素,构建有本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既是育人过程又是培养文化自觉的过程。
3.文化交融: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平台
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必然是和企业文化相互碰撞、交织、融合的过程。高职院校所要做的就是努力去建设好促进校企间文化交融的基础平台,推动交融的进程。从当前职业院校实践效果来看,以下三种方式不失为校企间文化交融的成功典范:第一,以职业院校企业行为契机,主动深入了解、感知企业文化。职业院校企业行是摸清用人单位人才需求,拓宽校企合作领域,建立校企紧密型合作关系的有益探索。通过职业院校企业行可以实现掌握企业对职业教育人才需求情况,探索建立校企紧密合作机制,拓宽职业院校服务领域,推荐毕业生顺利就业的目的。这是职业院校教师实地感知企业文化氛围的大好时机,也是以后实现“企为校用”的开端。第二,以企业文化校园行为依托,积极学习、领悟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校园行是另一种形式的“引企入校”,是通过一定载体和方式介绍、宣传、推介企业文化的活动。高职学生入学之初即可以邀请来自行业企业一线的能工巧匠或管理技术人员以讲座、见面会、交流会等形式讲解企业精神、理念和价值。学生就读期间,高职院校既可以聘请企业人员开设企业文化课程,也可以借助图书馆开设“企业文化专栏”,推荐专门书籍、制作专门展板、设计专题海报来扩大企业文化影响。第三,以“双基地”建设为载体,亲身践行企业文化。所谓“双基地”就是由学院探索形成的“双挂牌、双基地”,即企业在学院挂牌成立人才培养基地和员工培训基地,学院在企业挂牌成立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双基地”促成了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的利益共同体目标,也是两种文化交融的最好载体,就高职院校来讲,其学生以准“职业人”身份来到企业实训,就是亲临一线感知和践行企业文化的最好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