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鲁僖公十五年:“五月,日有食之。不书,史官失之。”
今按:《公》、《谷》无说。《左传》云:“不书朔与曰,官失之也。”为《史记》所取。
又:齐孝公六年:“伐宋,以其不同盟。”’
今按,事见僖公二十三年。《公》、《谷》皆释“围缗”之义,不及见伐之因。《左传》云,“齐侯伐宋围缗,以讨其不与盟于齐也。”此条解经语为《史记》所本。
又:秦缪公三十九年:“缪公薨。葬,殉以人,从死者七十人。君子讥之,故不言卒。”
今按:事当文公六年,不见于《经》,故《公》、《谷》无说。《左传》云;“秦伯任好卒,以子车氏之三子奄息、仲行、鍼虎为殉,皆秦之良也。国人哀之,为之赋《黄鸟》。君子曰:‘秦穆之不为盟主也,宜哉!”虽未言《经》不言卒之故,。《史记》亦缘其言而立说也。
又:鲁文公八年:“王使卫来求金以葬,非礼。”
今按:《公》、《谷》皆有求金非礼之义;但未及王未葬使卫求金之说。《左传》云:“毛伯卫来求金,非礼也。不书王命,未葬也。”当为《史记》所本。
又:周顷王六年:“顷王崩口公卿争政,故不赴。”
今按:事当文公十四年。因未见于《经》,故《公》、《谷》无说。
《左传》云:“春,顷王崩。周公阅与王孙苏争政,故不赴。”为《史记》所本。
又:鲁成公十五年:“始与吴通,会钟离。”
今按:《公》、《谷》皆有殊会吴,外之之义,《史记》所未采。《左传》云:“会吴于钟离,始通吴也。”为《史记》所本。
又:郑釐公五年:“子驷使贼夜杀釐公,诈以病卒赴诸侯。
今按:事见襄公七年。《公羊》云;“郑伯髡原如会,未见诸侯。丙戌,卒于操。操者何?郑之邑也。诸侯卒其封内不地,此何以地?隐之也。何隐耳?弑也。孰弑之?其大夫弑之。曷为不言其大夫弑之?为‘中国’讳也。”《谷梁》云:“弒而死,其不言弑,何也?不使夷狄之民加乎‘中国’之君也。”皆非《史记》所取义。《左传》云:“及郧,子驷使贼夜弑僖公,而以疟疾赴于诸侯。”当为《史记》所本。
又:鲁昭公二十九年:“公自乾侯如郓。齐侯曰‘主君’,公耻之,复之乾侯。”
今按:《公》、《谷》无称“主君”之说,《左传》云:“齐侯使高张来唁公,称‘主君’。子家子曰:‘齐卑君矣,君衹辱焉。’公如乾侯。”此为《史记》所本。
又:楚惠王三年:“伐陈,陈与吴故。”
今按;事见哀公九年:《公》、《谷》皆无说。《左传》云。“夏,楚人伐陈,陈即吴故也。”为《史记》所本。
《历书》:“周襄王二十六年闰三月,而《春秋》非之。先王之正时也,履端于始,举正于中,归邪于中。履端于始,序则不愆;举正于中,民则不惑,归邪于终,事则不悖。”
今按,事当鲁文公元年,不见于《经》,故《公》、《谷》无说,此所云《春秋》,即指《左传》。《左传》文公元年文与此同。
《齐太公世家》;“七年,诸侯会桓公于甄,而桓公于是始霸焉。”
今按:此又见于年表,已见上引,用桓公十五年《左氏》义。
又:“冬十月乙亥,齐桓公卒。十二月乙亥,无诡立,乃棺赴。乙辛巳夜,敛殡。”
今按;此乃本于《左传》也。僖公十七年《传》云,“冬十月乙亥,齐桓公卒。易牙入,与寺人貂因内宠以杀群吏,而立公子无亏;孝公奔宋。十二月乙亥,赴。辛巳夜,殡。”
又,“六年春,齐伐宋,以其不同盟于齐也。”
今按:此又见于《十二诸侯年表》,已见上引,乃用僖公二十三年《传》义。
《鲁周公世家》;“及惠公卒,为允少,故鲁人共令息摄政,不言即位。
今按:《公羊》云:“公何以不言即位?成公意也。”《谷梁》云:“公何以不言即位?成公志也。”《左传》云:“元年春,王周正月。不书即位,摄也。”知《史记》本于《左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