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教学论文
13 页 客服微信号: bylw8com 客服QQ:3346581880

  同样还是耶鲁大学的Karen Wynn及其同事,他们最近正在进行一系列精巧实验来调查幼小婴儿的评价活动。这一研究曾在CBS的一段60分钟的短片中播出。对于这些令人惊叹的实验可以有很多解读,我在此想提出的是“当代孟子”在看到视频后将会对此作何评价?这段视频展示了六个不同的实验,其中三个实验是以3-6个月大的婴儿为被试的玩偶实验,另外三个实验是被试分别为5岁、8岁和10岁儿童的代币实验。代币实验表明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儿童的反应也在变化;而玩偶实验包含婴儿对于三类不同环境的反应。在代币实验中,我们看到5岁儿童常常通过确保自己获取比另外一个儿童更多代币来保持一种相对优势。

  接着我们看到8岁儿童通常会通过为自己和另外一个儿童选取等量代币来寻求平等。最后我们发现,10岁儿童常常通过让另一名儿童选择较多的代币来表现出慷慨。在玩偶实验的第一个实验中,我们看到婴儿常常偏好与自己具有相似性的事物,并且喜欢惩罚另一个与自己表现不同的玩偶。第二个实验中,婴儿通常偏好无私游戏,并倾向于惩罚另一个没有进行平等游戏的玩偶。在第三个实验中,婴儿倾向于喜欢能够为另一玩偶提供帮助的玩偶。

  因为尊重(Deference)可以表达为对于自身卓越性(价值)的确认,正如婴儿对相似性的兴趣;也可以表达为对于他人卓越性的认同。在两种情况下,尊重通过对于正确秩序的赞赏表明了一种对于过程的控制,或者由自己控制,或者由社会所控制,并且“礼”是“适宜”社会秩序的主要媒介。此处的道德风险是:只有秩序并不能保证善良或道德已经出现并且仍存在大量邪恶秩序的形式(例如第三帝国)。这也是为何其他的三个“萌芽”与德行如此重要的原因。

  第二行也相似,羞耻是一种对未能尊重自己或他人的反应,它表现在幼儿对自私玩耍进行惩罚的兴趣中,所以这一情绪促进了合适地安置自己社会位置(或“义”)的兴趣。最后,第三行非常直观,因为换位思考既是对别人有所帮助的前提,同时也是培养“仁”这一美德的前提。至于第四个基本美德“智”,原因就是:这一美德的“萌芽”源于赞成与批判的能力,这一活动当然以本表格中其他的三个“萌芽”为基础。因此,玩偶实验为可能发展出成熟道德性的“初始萌芽”—先天价值图式—的存在提供了实证证据。因此,看上去当代孟子将会主张“人之初,性本善”的教义确实存在实证支持。然而,鉴于人类所表现出的懦弱、贪婪与罪恶、残忍,这样的主张又怎会被人信服?但正缘于此,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得以彰显。

  三、孔子、过程思想以及道德教育

  接下来的讨论中,我将使用这段常被引用的关于孔子自身道德发展的框架来讨论基于怀特海经验观的道德教育。在此有几点需要说明:首先,本讨论将不考虑孔子言论中所提到的时间框架,因为这一框架与获得卓识相关,而我们当代的情形需要更早的获得道德成熟。第二,下文论述中所用的术语“经验”应该理解为怀特海关于经验的解释。最后,尽管有大量的关于道德发展的研究,例如科恩伯格和吉利根所做的研究,本文的重点在于教育的目的性活动,教育的根本意义在于“向前引领,引导发言。那么接下来的讨论旨在“找出”怀特海思想中所蕴含的关于道德教育的。

  怀特海从文化兴趣诸如艺术、道德及宗教这几个方而检验了价值在人类经验中的渗透,这几个方而分别涉及与自我、他人以及整个宇宙的关系中所表达的价值。毋庸置疑,对于怀特海而言,道德对于他人的担心—根植于他关于宗教与上帝的特定认知,尽管如此,在本文中我选择关注他的排除与宗教的联系之后的关于道德的观点。另外,尽管怀特海从未清楚地表达一个特定的道德理论,但他关于道德的诸多言论提供了一个关于道德经验的广泛的特征描述,怀特海学派的学者可以藉此发展多种特定的道德理论。理想实践以及我们自己对于道德经验的直觉。

  对于怀特海而言,经验包含着将背景中的各种元素整合成为一个新的统一体、一份满足。对于这一过程的神秘且原始的直觉,包含了对于一个愿景、一个主观目标的具体感觉,这一愿景和目标将自发个体 “放置”在了一条旨在学习理清个体与其当下环境(甚至拓展到整个宇宙)的纷繁关系的路径之上。

首页 上一页 8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尾页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6-2024 毕业论文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4005682号

联系邮箱:Lw54@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