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推进城乡规划治理体制改革是贯彻《行政许可法》的需要
在高速城镇化过程中,城乡规划治理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题目,主要表现在:
①一些城市超越自身的经济和资源的承受能力,盲目攀比,随意扩大建设规模;
②一些地方及部分领导无视规划,违反法定程序,擅自批准建设;
③一些历史文化名城重开发、轻保护,拆真古迹、建假古董,造成对历史文化遗产的破坏;
④一些风景名胜区忽视保护,超强度开发,自然生态和景观资源遭到严重破坏;
⑤一些地方领导对小城镇规划重视不够,规划引导不力,重点不突出,导致建设无序,土地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严重。
从这些题目中可以发现:
①管得太多,但应该履行的职责却没有履行好;
②治理方式落后,注重单方面的治理,重事前审批轻事后监管,重治理轻服务;
③权力责任脱钩,有权无责的现象比较严重;
④权力与利益挂钩,以权谋利的现象比较突出。
行政许可是非常重要的行政权力和治理方式,只要把握住了城乡规划中行政审批制度、行政许可制度,也就捉住了城乡规划治理体制的根本。要深化城乡规划行政治理体制改革,必须建立健全城乡规划行政许可制度和行政审批制度。行政许可法的实施将是我们进一步深化城乡规划行政治理体制的一个重要契机,在城乡规划工作中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必将推进城乡规划行政审批制度不断改革,城乡规划治理工作将会形成一个更加公道、更加科学、更能有效发挥作用的局面。
2.3当前城乡规划治理中存在的题目,迫切需要体制的改革和完善
(1)省级规划治理职能缺位。
省域城镇体系规划作为区域规划的一种,在省域范围内可协调各城镇健康发展,实现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共建、各类资源共享、生态环境共保。目前,全国大部分省(区)都编制了省域城镇体系规划,但是省域城镇系规划的综合调控作用并没有被充分发挥出来。一些省的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实施办法迟迟不能出台,无法明确实施规划的目标和责任,无法明确规划治理实施的具体程序和内容,区域内违反规划乱建项目的情况仍然存在。造成上述题目的主要原因是缺少对各部分有效的协调机制,缺乏能够调动各方积极性的、权威性高的、治理手段有力的规划组织协调机构,造成有些省(区)的相关行业主管部分在规划的编制与实施中参与不足,配合不够。同时,省级规划治理气力薄弱,缺乏有效的调控手段,造成了对全省城乡规划的指导、协调、监视职能缺位。
(2)规划治理缺乏上级对下级的有效监视。
受现行监视体制的束缚,在规划监视实践中经常出现这样一种现象:“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这种缺乏及时有效的监视的现象,已经在实践中充分暴露,给了我们不少深刻的熟悉。
城市规划实施存在事前、事中监视缺位的突出题目。由于缺乏上级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分对下级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分的有效监视,致使作为职能部分的城市规划局盲目服从领导做出的违反规划的决策,随意修改规划和违法审批的现象屡屡出现。一些城市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就是在规划治理部分屈从于领导个人意志的情况下建成的,造成的损失往往无法弥补。
(3)规划决策机制不完善,缺乏有效的公众参与。
很多城市的规划决策权集中在书记、市长、五套班子及几个规划专家手上,是少数人闭门造车式的决策[2].地方和部分规划自由裁量权过大,对行政审批缺乏约束制度和监视机制。规划主管部分既是规划治理者又是规划编制单位的直接上级和规划的决策方,使得规划编制和实施自始至终囿于规划治理者的单方动作之中。规划经常仅限于和专家之间的交流,普通大众对规划缺乏应有的了解,也缺少对规划的支持和参与,致使随意更改规划、规划服从项目的情况时有发生。
(4)规划治理权限分散,缺乏有效的同一治理。
一些城市区级或开发区独立行使或变相独立规划治理权的现象仍然较为普遍。在开发区热时,一些开发区搞所谓的封闭治理,与规划争权,搞规划特权,破坏了城市规划的有机同一性。在“封闭式、一个窗口对外、一个图章对外、一站式报批”的口号下,城市功能四分五裂、土地浪费、公益设施无人问津等严重题目造成了规划失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