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政治论文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提升方法论文

时间: 2024-01-15

论文助手微信号: bylw8com 论文客服QQ:3346581880

  2.提高教育者自身素质。首先,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营造稳定的环境,需要完善思想政治师资队伍建设,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对高校教育的重要性,将其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给社会输送大量的人才。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宏观建设工作,用政策加以指导和干预,构建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外部环境。其次,建立合理的人才竞争激励机制,必须要对学校的人事管理队伍进行改革,采用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结合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特点,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完善人事管理模式和管理机制。最后,构建合理的思想政治师资培训机制,将高校的中青年教师作为思想政治工作培训的重点对象,通过建立研讨班或者定期讲座的形式,来提高相关教师的学习层次和教学科研能力。

  3.优化受教育者接受机制。首先,需要结合当前大学生的学习需要,一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都要以学生为中心,以满足学生的自身为目的,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陶冶受教育者的情感,高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需要将学生的思想知识转化为思想信念的催化剂,结合当前高校的教育背景,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进行熏陶,使大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思想观念,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教育中取得良好的效果。结论:在高校内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必须要对当前的教育方法进行改革,将学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紧密的结合起来,运用到实际的工作中去,加深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理解,使学生能运用思想政治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将思想政治的宣传与大学生的热情服务紧密的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教育中的重要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提升方法论文 篇2

  随着新媒体等信息技术的长足发展和“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深入人心,“用技术支持学习”,实现技术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整合,从而超越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与客体之间单向性作用关系,确立层次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同主体间交往关系已成为社会共识。但是,在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载體的“网络课程”教学实践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积极探求解决的办法。笔者根据近年来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谈谈粗浅的感悟,抛砖引玉,以期引起广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对这一问题的深入关注。

  1 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本困境

  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理想和内在追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价值目标。作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化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始终秉持这一价值指向。然而,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并没有将青年大学生看作活生生的人,而将其视为意识形态教化的被动接受者。从总体上来看,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以威权主义、主智主义等‘主客两分’理论为指导,以一元化的社会性价值为基础,以受教育者对社会的依附为前提,以向受教育者灌输既定知识和价值并使之接受、认同为目的。具体而言,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将教育者主要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看作是主体,而将青年大学生看作受教育的客体,通过课堂教学形式灌输国家大政方针、政策以及与主流意识形态相适应的价值观念等。

  与此相适应,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实施过程中突出强调言语规范性、内容知识性和价值灌输性,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权威性进行反复性的道德说教,从而向青年大学生灌输道德规范、政治理论和价值观念。这种“满堂灌”、“注入”式的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片面强调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导性、权威性和统一性,忽视了青年大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和参与性,否认了青年大学生作为独立的意识主体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平等权利,漠视了青年大学生的现实生活需要。这种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导致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独白”式话语权得以提升,而青年大学生则处于集体“失语”状态,这势必会抑制青年大学生参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内在驱动力,从而遮蔽其能动性、主体性和创造性。冷冰冰的道德说教和知识灌输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缺失情感支撑而变得麻木,从而使得青年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抵触情绪甚至排斥心理。这也正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遭遇的“人本困境”。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6-2024 毕业论文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4005682号

联系邮箱:Lw54@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