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隋书·经籍志》史部。
[23] 《晋书》卷47《傅玄传》。
[24] 余嘉锡《目录学发微》卷2目录体制一 篇目:“……及缣帛盛行,易篇为卷,一幅所容,与简篇约略相当。故多以一篇为一卷。”
[25] 《史通·仿真篇》
[26] 《文心雕龙·史传篇》
[27] 《晋书》卷82《干宝传》
[28] 沉家本:《续汉书八志注所引书目》序。
[29] 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载周祖谟《前言》。
[30]《北齐书》卷20《宋显传》。中华书局标点本本卷校勘记:“这里疑有脱文,当云‘注王隐《晋书》及何法盛《晋中兴书》’,如求减省,也可作‘注王隐及何法盛书’。今上举王隐而无书名,下举书名,又不出何法盛姓名,又‘中兴书’上无‘晋’字,都不妥。”
[31] 《孟子·离娄下》。
[32] 《史记·十二诸侯年表》。
[33] 《史记》卷130《太史公自序》。
[34] 同上。
[35]《史通·书志篇》。
[36] 《陈书》卷30《顾野王传》。
[37] 《梁书》、《陈书》作于唐初,但撰者姚思廉原属南朝系统,故在此一并讨论。
[38] 李慈铭:《三国志札记》。
[39] 《史记集解序》张守节正义。
[40] 《十七史商榷》卷1“裴注下半部简略”。
[41] 《隋书》卷33《经籍志》二。
[42] 裴松之上《三国志》注表。
[43] 参逯耀东《〈隋书·经籍志·史部〉及其杂传类的分析》,载氏着《魏晋史学的思想与社会基础》,东大图书公司1999年出版。
[44] 《史通·补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