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学前教育
25 页 客服微信号: bylw8com 客服QQ:3346581880

  一、将美术知识转化为美术学科知识

  首先要针对皮影戏进行前期的资料收集、整理。由于皮影戏在我国的派别较多,制作工艺繁复,文化底蕴深厚,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美术学科知识技能相对薄弱,如果将皮影戏内容直接搬入课堂教学,则会因为知识点过难、技术操作复杂使学生难以掌握,从而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笔者搜集、整理、提炼出与幼师学生知识水平相符合的教学内容,把皮影戏的相关美术知识转化为课堂教学的美术学科知识。笔者对皮影戏的来源和分类进行简单介绍,着重对皮影戏的人物造型、纹饰等艺术形式进行分析,为了贴近幼师学生的专业内容,重点对儿童皮影戏如《老鼠偷油》《鹤与龟》《三个和尚》等案例进行分析。

  二、简化制作工序

  传统的皮影戏所使用的材料主要是驴皮、牛皮、羊皮等兽皮,其制作工序较为复杂,须经过选皮、制皮、画稿、过稿、镂刻、敷彩、烫平、连缀结合八个步骤。如果按照传统的工艺进行教学,则不符合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的实际,因为材料不易收集,工艺繁复。为了提高教学效率,笔者经过反复研究,对以下几个工序进行了简化:其一,笔者首先在材料的使用上进行改变,将原制作使用的皮制材料改成常用的卡纸和宣纸;其二,画稿,即将人物形象分部位画在卡纸(宣纸)上,注意人物的比例关系;其三,剪刻,即采用剪纸的方法进行剪刻,可根据需要进行染色,会出现不同的色彩效果;其四,过塑,即将画好的各个人物身体部位进行过塑,再沿边缘进行修剪;其五,连缀,即用细绳将各个部位进行连接,一般皮影人物用五根操纵杆即可让人物活动自如,也可以根据实际设计的需要添加操纵杆,从而方便操作。

  三、学生创编故事

  由于该课程属于语言领域的玩教具制作,在设置教学目标时,笔者会要求学生进行故事创编,通过设计与制作语言玩教具锻炼语言表达能力,所以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这样的综合能力。针对实际需求,创编故事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学生原创幼儿故事,要求其创编的故事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另一种是学生根据经典儿童故事进行改编,故事、人物等不发生变化,可在情节等方面进行创新变化,如“白雪公主没有吃下毒苹果”“三个和尚如何协商挑水的事情”等内容。第二种基于原来的经典儿童故事进行现代社会文化理念的添加、更改故事情节,从而变成一则新的儿童故事。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将美术学科和语文学科知识进行整合,让美术教师与语文教师共同打造,才能让学生完成这一教学任务,否则学生所创编的儿童故事的质量很难保证。故事创编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小组表演

  学生根据所创编的故事内容,按照皮影戏的制作方法完成整台皮影戏的人物造型、场景布置等内容,同时还要搭建表演用的背景台。笔者将全班学生按小组的方式进行分配,每个小组5位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皮影戏从故事创编到皮影人物制作等一系列工作,最后进行团队表演。选定该组的组长,并进行人员分工,制订详细的计划,必须对整个设计制作过程运用文字、图片、视频等方式进行记录。这一过程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需要学生整合美术、语文、表演等学科的知识,才能顺利地完成作业,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的提高均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五、教学拓展

  最后,为了有效地拓展该课程的实效性,笔者让本班学生直接与当地幼儿园进行互动,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皮影作品到幼儿园进行表演,根据在幼儿园表演的效果检验学生学习的成效。这一过程既是对学生作业的一种检验,同时也是对此次课程的一次检验。表演的结果表明本课程教学内容符合专业设置,让学前专业学生和幼儿对民间艺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也是对皮影艺术的有效传承和发展。

  六、皮影艺术课堂教学的意义

  学生在学习皮影艺术的过程中,能够近距离地感触中国民间艺术和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在对皮影的制作和表演进行详细了解之后,很多学生会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尤其是皮影的造型艺术、色彩艺术、镂刻艺术和表演艺术,对学生的艺术修养和文化修养的提升都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将皮影艺术带入课堂,为学生创造了生动有趣的学习氛围。在美术课程资源开发过程中,教师对其内容的选择和重难点的把握进行思考,逐步深入分析以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并充分锻炼了自己的创新能力。可见,在成功设置皮影艺术课程的同时,也实现了教师队伍的发展。皮影艺术作为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得到合理的保护、利用、传承和发展。教师通过课堂讲授、现场参观等多种教学方式,把皮影艺术的相关知识、技能、思想观念传授给学生,学生能欣赏皮影艺术,并能掌握一定的制作技巧,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这既是对非物质文化资源的合理利用,又是对皮影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首页 上一页 20 21 22 23 24 25 下一页 尾页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6-2024 毕业论文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4005682号

联系邮箱:Lw54@vip.qq.com